8月的园区,夏天的温度尚未退去,秋天的高爽已不时光临。没有锣鼓的喧闹,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两年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依然响当当成了各大媒体的焦点;没有烟花的满天,亮丽的制度改革成绩单却仍把金鸡湖畔这片试验田装点得灿烂耀眼。
有人说,苏州自贸片区“运气不太好”,设立不久就碰上了罕见的全球新冠疫情,可谓“生来多艰”。殊不知,迎难而上、弯道超车正是园区人的强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需要高超的平衡技术,需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项细节的精准把控,正如奥运接力赛上的弯道段,挑战运动员对速度和技巧的把控,亚洲飞人苏炳添,总是利用弯道段为下一棒的同伴争取胜利的空间——对于真正的高手,弯道非但不可怕,还是超越对手的机会。
两年来,在新冠疫情的阴影笼罩下,苏州自贸片区牢牢咬定发展不放松,以制度创新破局发展瓶颈,探路改革深水区,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超过100项,4项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最佳”,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从全国首创地方全口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到全国率先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再到全国首批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试点落地,苏州自贸片区源源不断向全国输送制度创新的“园区经验”。自设立以来,苏州自贸片区携手19家联动创新区,推广制度创新成果47项。
制度创新的深化进一步优化了园区本就优异的营商环境,让海内外市场主体顶着疫情的阻力仍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苏州自贸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亿元,同比增长15.4%;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和投资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省自贸区的80%以上。
作者 黄爱萍
《苏州日报》2021年8月27日B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