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种植鸡头米已有40余年的群力芡农许凤春开荡。来到太湖旁的横泾,在与一群芡农共同租赁的400亩水田里,许凤春身穿防水服,头戴草帽,顶着太阳,弓下身子,熟络地从水下捞起成熟的鸡头果,用特制的竹刀轻轻割开基部,将收获的鸡头果轻轻放进网兜。
“真正的‘南荡芡实’不怕竞争,因为品质最好!”许凤春一边采摘一边介绍,选择这一天开荡,不是为了找个好日子,也不是不在乎抢抓先机,而是缘于园区的芡农们经过数百年实践所总结的经验,是为了种出最好的鸡头米。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园区人还带着鸡头米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帮助周边省市的芡农富了起来。远至宿迁,近至甪直,都有群力芡农与当地人一起种植芡实的身影。其中,群力社区在娄葑街道牵头下,以技术帮扶的方式,将芡实秧苗和技术人员送至贵州省松桃县普觉镇,在当地成功引种70亩芡实,为当地村民打开了一扇致富大门,助其顺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作者 袁轩
《苏州日报》2021年8月13日B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