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体|English|日语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电子期刊 > 今园区周刊 > 21年06月25日 > 今园区

        园区企业助力“中国航天梦”

        园区企业助力“中国航天梦”

        苏州日报 时间:2021-06-25 09:43
        时间:2021-06-25 09:43|来源: |浏览量:|字号:

        北京时间6月17日18时48分,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举国欢庆。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在空间站开展相关工作。

        来自365现金官网_365在线娱乐平台官网_365bet平台网投的苏州航宇九天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团队也难掩激动的心情,因为支撑着空间站的众多科技力量中,也有着航宇九天科研人员的一份贡献。“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参与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内某试验部件的实验研发。”航宇九天总经理鹿启帅介绍道。

        从杨利伟的“蜗居”到现在的“豪宅”,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体积逐渐庞大,同时要求也越趋严苛,可以说“必须做到完美”。

        在前期实验阶段,科学家们利用太空中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环境特点,在地面进行空间站材料生长实验,航宇九天便为该实验提供所需的电机和运动机构。

        “上天的运动机构,重量必须控制在500克以内,但是之前做的接近4斤,第一关就是要把重量减下来。”为了达到标准,航宇九天研发团队在首席技术官赵俊亮博士的带领下,集成先进材料涂层工艺、电磁学、机械传动等相关知识,经过多轮的高温、振动实验,成功研发新材料用于新型运动机构,实现了空间电机和传动件的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此外,火箭某部件的地面模拟测试,需要在真空系统里做环模试验,航宇九天研发的电机和传动件,还可以精确控制火箭某机构的打开和关闭,模拟出太阳、月亮、地球等环境,协助完成试验。

        航宇九天位于园区的苏州纳米城,创始团队拥有多年电机制造领域经验。研发团队现有10多位成员,其中赵俊亮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在新材料科学领域有深刻研究。

        公司致力于极端环境下电机及自动化解决方案研究,专注高端电机磁材料领域,将传统电磁学与新材料科学相结合,解决了极端环境的动力部件的技术难题。

        公司主要产品为真空步进电机、真空伺服电机、真空减速机、真空机器人等特殊环境用自动化产品。产品可满足高辐射、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使用,同时可扩展抗冲击、耐辐射、耐盐雾、抗霉菌等性能。在半导体、光学、纳米、生命科学等先进制造及极端制造领域有众多应用。

        从嫦娥五号“揽月而归”到天和空间站的数字化软件和实验材料支撑,园区在助力航空航天事业的征途上,脚步越来越坚定。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全新的起航。

        2020年12月1日,在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的伟大事业中,同元软控自主研发的“工业智能化设计、仿真平台”,为嫦娥五号能源供配电系统量身定制了虚实融合、可运行、可交互的“数字伴飞”模型,精确度超过95%。为嫦娥五号飞行程序优化、能量平衡分析、在轨状态预示与故障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同元软控的系统设计与仿真验证平台MWorks,为天和空间站的数字空间站提供了数字化软件支撑。

        多年来,园区不断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涌流、创新活力迸发的良性格局正加速形成,树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园区样板”,园区正加速奔跑。

        下一步,园区将紧抓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聚焦国际前沿领域,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积极营造更优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助力园区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袁柯轩

        《苏州日报》2021年6月25日B01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